English

打不开门就迈不出步

——看铁路怎样提前扭亏(上)
2000-01-31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通讯员 雷风行、才铁军 本报记者 陆彩荣 我有话说

铁路提前一年实现扭亏,是解放思想、实事求是的结果,是深化改革、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产物。而转变观念则是其中关键的一步。

长期以来,铁路一直是我国主要的运输方式且独家经营。手中握有车票权、车皮权的铁路系统职工,习惯了坐等旅客、货主上门,习惯了别人陪笑脸,说好话,以“铁老大”自居。

尽管自1994年起,铁路运输系统就开始亏损,但相当一部分职工仍固守着计划经济的一套运行方式。1998年初,当铁道部宣布“三年之内运输系统必须实现扭亏为盈”时,相当一部分铁路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与这个目标很不适应。

铁道部党组认为:脑子决定步子,思路决定出路,打不开思想封闭的门,就迈不出走向市场的步。必须将“三年扭亏”的压力,变成320万铁路职工的紧迫感和责任心。于是,从铁道部领导到各铁路局、分局领导,逢会就讲铁路三年扭亏的必要性和紧迫性,以唤起全路干部职工的扭亏意识、市场意识。

全路干部职工的思想开始一点点逐步转变了。恰在此时,地处北国的哈尔滨铁路局,出现了“富小拖”现象。

“富小拖”是哈尔滨铁路局佳木斯分局管内富锦市拖拉机厂生产的“龙江”牌小四轮拖拉机的简称。该厂年产量4万台,大部分在黑龙江省内销售,1995年前产品几乎全部通过铁路运输,从1996年起,铁路运输量急剧下滑,到了1997年底,铁路运量只占该厂年产量的4%,“富小拖”的运量绝大部分流失到公路。面对地区经济不景气和运输市场激烈竞争的严峻形势,分局不失时机地抓住“富小拖”货源流失这一典型事例,从观念入手,向自己开刀,开展轰轰烈烈的大讨论,由此带动了分局的改革与发展,推动了扭亏增盈工作。

铁道部领导认为,“富小拖”现象是铁路自己撵走了“上帝”。暴露了铁路运输企业在观念、体制、机制和管理上存在的一系列不适应的问题,“富小拖”现象值得引起全路职工反思。从1995年5月开始,铁道部将“富小拖”现象大讨论扩展到全路运输系统,全员发动,人人参与,各抒己见。

一石激起千重浪。在这场联系身边的“富小拖”现象而展开的大讨论中,人们不仅找到了货源流失、市场份额缩小的直接原因,而且看清了铁路运输企业在观念、体制、机制和管理上存在的一系列问题,带动了广大干部职工转变观念。

观念的转变,带来了铁路客货运输营销的一片红火。在运输市场需求不旺的严峻形势下,铁路实施营销战略,放下“铁老大”架子,变“坐商”为“行商”,充分发挥自身运量大、运距长的优势:客运突出中长距离运输,积极带动短途运输;货运突出稳定大宗物资运输,积极争夺高附加值、高运价率的“白货”市场,从而开拓了市场,增加了运输收入。

火车向着市场开。北京铁路分局根据旅客旅游需求,提出“站台围着景点修,列车向着景点开”,推出四条市郊旅游专列;蚌埠分局迎“民工潮”而上,在铁道部的支持下,增开合肥至北京西并途经阜阳的“小保姆”专列,有效地缓解了阜阳、合肥等地的民工客流。

哪里有客流,哪里有收入,火车就往哪里开。去年春运,全国铁路共开行临时客车7038列,旅客运输量比上年同期增加14.2%,运输总收入比上年同期增加18%。仅仅一个春运,铁路部门就多收入上亿元。铁路变了,从怕春运变为盼春运,中国铁路在扎扎实实地前进中!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